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如何走好产业发展之路?
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是一种不同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新型碱激发胶凝材料,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久性、防辐射、抗冻、耐腐蚀,以及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绿色属性赋能材料发展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加速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地聚物低碳材料胶凝原料来源广泛,以工业废弃物(矿渣、粉煤灰)或其他以硅、铝、氧为主要元素的硅铝质材料为主,且与传统的硅酸盐水泥相比,地聚物低碳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仅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24%,并且能耗更低,仅占水泥生产能耗的30%左右。若进一步提高固体废弃物的活性,其能耗甚至可以降到水泥生产的10%。可以说,在资源消耗越来越多的当下,地聚物低碳材料胶凝材料的绿色低碳属性进一步凸显。“2024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绿色创新大会的召开,积极响应国家新发展理念,加速推动了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新技术快速转化,引导了我国绿建全产业链向‘绿色建设、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小缓在致辞中说。
“我国固废产生量每年有50多亿吨,而每年消耗的矿产资源也高达50多亿吨;如果用这些固体废弃物来生产地聚物水泥或混凝土或绿色建材,就可以使得我国原材料工业的资源发生战略性转移,对于节能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首席专家崔源声说。认同这一观点的还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王栋民。他表示,推动地聚物熟料胶凝材料体系的发展是实现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关键,而低碳胶凝材料开发是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二者的结合可实现海量“碳汇”。除此之外,地聚胶凝材料还是十分富有前景的胶凝材料,不仅在海洋工程、重金属固化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原一级巡视员吕桂新也表示,建材工业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在全面实现碳达峰,迎接碳中和为目标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双碳”为约束的宏观政策大环境下,持续引导水泥行业降碳转型,成为水泥行业必须履行的战略任务,而地聚物胶凝材料无疑为这一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胡华龙认为,包头市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固废产生量大、产生强度高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城市发展,作为我国“十三五”“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试点和建设的城市之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此次会议在包头市召开,对于推动包头市“无废城市”建设和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据了解,1972年法国化学家戴维多威茨开始从事地聚物的研究和开发,1979年正式提出地聚物的概念,“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地聚物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地聚物低碳材料已在墙体材料、路面铺装、土木工程加固、路桥快速修补材料、防护涂料、固化化学污染和放射性废弃物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其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耐久性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认可。”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绿色建材与低碳经济研究室主任工程师乔君慧表示,这些年尽管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地聚物胶凝材料的产业化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低聚物胶凝材料的研究、分析发展趋势,探索解决方案,积极推动地聚物胶凝材料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事实上,在推进低聚物产业化方面,行业已经有所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12月,中国散装水泥协会地聚物与绿色建材工作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学者,起草国内第一个《地聚物水泥与混凝土》标准,标志着我国地聚物水泥与混凝土开始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程。2023年3月,在河南焦作投产的年产100万吨赤泥基地聚胶凝材料的生产线,这不仅解决了赤泥处置这一世界性难题,大大降低了水泥、氧化铝等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本次‘波普和丰地聚物’品牌发布暨中试线投产仪式举行,同样也是地聚物胶凝材料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结出的硕果。”
内蒙古波普和丰环保有限公司系浙江波普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在包头市新建的环保企业。作为一家致力于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城市矿产的环保企业,浙江波普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华平表示,通过近两年的技术探索,波普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产学研上进行了深度合作,“波普和丰地聚物”品牌发布暨中试线的投产,正是波普依托包头市大宗工业固废的特点与优势结出的硕果,可通过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而提到下一步的发展,乔君慧表示,在国内外地聚物胶凝材料的产业化现状分析中,应该以技术水平、市场开拓政策法规和产业链健全等多个方面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地了解地聚物胶凝材料产业化现状和趋势。只有全面掌握地聚物胶凝材料产业化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共有来自20余所高校研究院、250余家企业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本届行业技术盛会,在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技术分享合作和产业绿色发展,促进大宗工业固废绿色、低碳、高质量、规模化利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两天的会议虽然已经结束,但低聚物低碳胶凝材料的产业化发展之路还在继续,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有着绿色‘基因’的新材料,定能实现快速发展。”乔君慧说。
来源:《中国建材》杂志
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网站将尽快处理。谢谢!